2025年7月28日,印度海军在庆祝自主设计百艘战舰的会议上,高调公开新一代驱逐舰P-18的设计方案。
这艘舰满载排水量1.3万吨,比中国055大驱(约1.25万吨)更大,配备144个导弹垂发单元,远超055的112个。
印度宣称其将搭载双波段雷达、综合电推系统及高超音速导弹,75%零部件国产化,目标是对抗中国海军扩张。
但军事专家指出,P-18依赖多国技术拼凑,垂发系统兼容性差,首舰成本或超60亿美元,且建造周期可能长达10年以上。
1.P-18的核心参数与设计目标
印度海军P-18型驱逐舰的首次官方披露发生在2025年7月28日。该舰设计长度为185米,满载排水量1.3万吨,超越中国055型驱逐舰的1.25万吨,成为亚洲吨位最大的驱逐舰。
上层建筑分为4个集成模块,前舰桥安装有源相控阵雷达、两座烟囱及机库。
动力系统采用两组36MW燃气轮机,搭配综合电力推进技术。印度宣称其双波段雷达可探测500公里外目标,并计划配备无人潜艇和自杀式无人机。
武器系统是P-18的重点。全舰共设计144个垂发单元,具体分为三部分,舰尾32个大型垂发单元,用于发射射程250公里的远程防空导弹。
舰艏64个小型垂发单元,装载近程防空导弹。中部48个通用垂发单元,发射布拉莫斯-ER超音速巡航导弹及印度国产巡航导弹。
此外,舰桥与烟囱之间预留了8联装布拉莫斯-2高超音速导弹倾斜发射装置。
印度媒体称,这一配置使其火力超越美国96单元的伯克级和中国112单元的055型驱逐舰。
2.国产化宣称与技术依赖的矛盾
印度海军强调P-18的自主设计属性,声称75%零部件为国产。但历史数据显示,印度现役主力驱逐舰加尔各答级(P-15A)和维沙卡帕特南级(P-15B)的关键部件均依赖进口,
燃气轮机来自英国或乌克兰。相控阵雷达是以色列EL/M-2248,防空导弹为以色列巴拉克-8。
主炮来自意大利,特种钢材从俄罗斯进口,P-18作为吨位更大的新型舰艇,对子系统的需求更复杂。
综合电推系统尚无印度国产先例,双波段雷达需升级以色列现有技术,布拉莫斯-2高超音速导弹依赖俄罗斯合作研发,至今未完成测试。
印度造船研究机构承认,P-18的雷达、动力、武器系统仍需国际合作,所谓国产化实质是跨国技术整合。
3.垂发单元数量背后的性能缺陷
尽管P-18的144个垂发单元数量领先,但其设计存在结构性短板,非通用垂发系统,三组垂发单元尺寸与功能独立,无法混装导弹。
例如近程防空单元不能发射远程导弹,大幅降低任务灵活性。导弹性能落后,主力防空导弹巴拉克-8射程仅100公里,速度2马赫,难以拦截现代超音速反舰导弹。
而中国055的垂发可兼容射程260公里的红旗-9B、10马赫的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,并通过一坑四弹技术使112单元实际载弹量达184枚。
火力冗余与实战脱节,144单元中近半数用于近程防空,但现代海战更依赖远程探测与拦截能力。
055的112个通用垂发可灵活调配防空、反舰、对陆攻击任务,且配备双波段雷达和舰载无人机提升态势感知。
4.成本与建造进度的现实困境
P-18的首舰预算传闻高达60亿美元横向对比,美国伯克III级驱逐舰单艘成本约24亿美元。
中国055大驱造价约10亿美元,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造价35亿美元。
高昂成本源于技术进口溢价和整合难度。以色列雷达单价超3亿美元,乌克兰燃气轮机因俄乌冲突供应不稳定。
建造周期同样堪忧。印度海军计划10年内建造8艘P-18,但现役驱逐舰项目已多次延期,
P-15A加尔各答级首舰2003年开工,2014年服役。
P-15B维沙卡帕特南级首舰2015年下水,2021年交付,马扎冈船厂目前同时推进P-17A护卫舰和P-75I潜艇项目,产能饱和。
印度国防研究机构评估,P-18首舰可能拖至2035年服役。
5.与055大驱的实际代差
中国055型驱逐舰自2018年首舰下水,至2025年已服役8艘,形成完整战斗力。
其核心优势在于完全自主技术链,双波段雷达、冷热共架通用垂发、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100%国产。112个垂发单元可混装防空、反舰、反导、对陆攻击导弹。
全舰信息化程度支持舰队协同作战。反观P-18,即便按计划建成,仍需解决多国系统兼容性问题。
以色列雷达与俄制导弹的通信协议需定制接口,而印度在电子战软件集成领域无成功先例。
此外,中国已启动055改进型研发,重点强化电磁炮与激光防御系统,进一步拉大技术代差。
#热点新知#
亿策略-配资app官网-牛股策略配资网-我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