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2025ACS指南》融合《2013年ACCF/AHA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》、《2014年AHA/ACC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》和《2015年ACC/AHA/SCAI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重点更新》等发布以来的新证据。整合替代《2016年ACC/AHA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双抗治疗持续时间重点更新指南》,避免与《2021年ACC/AHA/SCAI冠状动脉血管再灌注指南》重复,发布《2025ACS指南》,新指南包括STEMI和NSTE-ACS,重点关注1型心肌梗死。
一、急性冠脉综合征概述
《2025ACS指南》给出的ACS定义为:ACS通常由不稳定的冠状院前评估对于疑似ACS患者,应在首次医疗接触(FMC)后10分钟内,应迅速获取并解读12导联心电图,以识别STEMI患者。
对于初始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的疑似ACS患者,应进行连续心电图检查。特别是在临床高度怀疑ACS、症状持续或临床状况恶化时,连续监测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缺血性变化。
对于疑似STEMI的患者,推荐通过紧急医疗服务(EMS)转运至能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(PCI)的医院进行直接PCI(PPCI)。目标是FMC至首次设备激活时间不超过90分钟,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。
院内初始评估患者到达医院后10分钟内,应再次获取并解读心电图。
对于初始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的疑似ACS患者,同样需要进行连续12导联心电图检查。
对于疑似ACS的患者,应尽快测量心肌肌钙蛋白(cTn),优选使用高敏cTn(hs-cTn)检测。
对于初始hs-cTn或cTn无法诊断的疑似ACS患者,建议在首次采样后1~2小时(hs-cTn)或3~6小时(常规cTn)进行重复测量,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损伤的情况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和/或微血栓形成,导致的心肌血流减少和随后的心肌缺血引起的。
ACS包括3种相关、程度连续的临床情况:(1)不稳定心绞痛;(2)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(NSTEMI);(3)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(STEMI)。
ACS的初步诊断和分类应基于临床病史和症状、心电图和心肌肌钙蛋白(cTn)的评估。
不稳定心绞痛的定义是短暂的心肌缺血导致血流减少,而没有通过显著的心肌坏死(通过心肌肌钙蛋白检测)。更长时间或更严重的心肌缺血诊断为心肌梗死,通常伴心肌肌钙蛋白升高。NSTEMI患者可能为不完全闭塞导致心内膜下缺血,STEMI为完全闭塞导致跨壁心肌缺血和梗死。
图片
ACS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动态的,患者可以从一种临床状态(不稳定心绞痛、NSTEMI、STEMI)迅速进展到另一种临床状态。其他少见的心肌缺血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痉挛、栓塞和夹层)。
图片
二、疑似ACS的初始评估
院前评估
对于疑似ACS患者,应在首次医疗接触(FMC)后10分钟内,应迅速获取并解读12导联心电图,以识别STEMI患者。
对于初始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的疑似ACS患者,应进行连续心电图检查。特别是在临床高度怀疑ACS、症状持续或临床状况恶化时,连续监测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缺血性变化。
转运策略:对于疑似STEMI的患者,推荐通过紧急医疗服务(EMS)转运至能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(PCI)的医院进行直接PCI(PPCI)。目标是FMC至首次设备激活时间不超过90分钟,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。
院内初始评估患者到达医院后10分钟内,应再次获取并解读心电图。ECG复测:对于初始心电图无法明确诊断的疑似ACS患者,同样需要进行连续12导联心电图检查。
对于疑似ACS的患者,应尽快测量心肌肌钙蛋白(cTn),优选使用高敏cTn(hs-cTn)检测。
对于初始hs-cTn或cTn无法诊断的疑似ACS患者,建议在首次采样后1~2小时(hs-cTn)或3~6小时(常规cTn)进行重复测量,以便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损伤的情况。
图片
ACS分类与处理原则类型病理特征关键处理STEMI冠脉完全闭塞→透壁缺血/梗死直接PCI(PPCI)优先,时间窗≤90分钟NSTE-ACS冠脉不完全闭塞→心内膜下缺血/微梗死风险分层后选择侵入性策略(如24小时内冠脉造影)新指南还包括风险分层、药物治疗的核心策略、心源性休克、长期管理和二级预防等,并建议所有ACS患者推荐参与心脏康复计划,居家康复可作为替代方案。
--<内容转载于:上术心内>--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亿策略-配资app官网-牛股策略配资网-我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